欢迎访问高考录取网
距离高考还剩148
手机访问

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

理工类 专科公办

湖北-武汉市-江夏区 1959年 湖北省 452亩

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概况

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(简称“长江工院”)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,是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、全国优质水利高职院校、湖北省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,也是长江大保护职业教育集团、北斗及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建设单位。

学校前身为长江工程大学,是在毛主席、周总理直接关心下,为满足长江开发治理需要,于1959年成立的本科高校,首任校长是被毛主席称为“长江王”的林一山。1974年11月从武汉市外迁到赤壁市恢复办学,更名长江水利水电学校,是国家级重点中专。1982年3月成立长江职工大学,与长江水利水电学校实行“两块牌子、一套班子、两个层次、统一管理”的组织体制。2003年升格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。2004年由水利部划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。2008年整体回迁武汉办学。2009年丹江口职工大学进入,2021年湖北省工业经济学校进入,形成了文化大道主校区、长江新区校区“一校两区”办学格局。其中,文化大道校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9号,长江新区校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武湖镇汉施大道82号,占地总面积600余亩。

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招生,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,教职工近500人。设有水利水电学院、计算机技术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、城市建设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测绘信息工程系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公共课部等教学院部,设置43个高职专业。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(生态水利、智能制造),对接服务湖北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专业群2个(生态水利、测绘地理信息)。

坚持党建引领,“强基固本”工程持续深化。坚持“一总支一品牌、一支部一特色、一名党员一面旗帜”,党建与业务工作实现双融双促双提高。拥有高校党建“双创”工作全国样板支部2个,湖北省标杆院系1个,全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。多名党员教师荣获“全省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”及“第十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”等荣誉。

坚持立德树人,“五特”思政工作形成品牌。打造高职特点、时代特征、水利特性、长江特质、学校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,“长江水文化”获评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“一校一品”,“故事长江”特色思政课入选湖北省“中国”系列思政金课。水利水电学院志愿者协会获评(聘)“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”“武汉市十佳民间湖长”、武汉首批陆域民间河湖长。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、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,入选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-体化共同体综合试点校。

坚持内涵发展,教育教学改革成势见效。以水利为特色、工科为骨干,多专业大类协调发展,建有国家级、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门,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2项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3项,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典型案例,是首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湖北整省试点单位。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4项、湖北省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2项。多措并举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,多个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核。

坚持开放办学,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创出新路。携手长江流域109家“政行企校社”相关单位,牵头组建长江大保护职业教育集团。联合武汉大学、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发起成立北斗及应用产教融合共同体,是我省成立的第一家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。联合8家“政行企社园”单位,获批工信部首批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。荣获教育部、水利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3项,跻身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卓越榜单50强。

坚持立足湖北、面向行业,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,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在研湖北省自科基金项目2项。从企业选聘“湖北产业教授”1名,入选湖北省“科技副总”3名、“院士专家企业行”20名,完成“百校联百县—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”3项。建成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分支机构、武汉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,是长江水利人才培养基地、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(水利类)共建单位。获批教育部“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”实验校。

坚持“随企出海”,国际交流与合作谱写新篇。获批教育部“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”,在津巴布韦开展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培训。完成坦桑尼亚水利水电工程、机械设备维修等国家职业标准开发,参与老挝旅游管理服务技术员、电梯维修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开发,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。

“十四五”时期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锚定“十年间、三步走、上台阶”和“三步奋进、重回高点、再办本科”战略目标,坚持“质量立校、人才强校、科研兴校、依法治校、开放办校、文化优校”发展路径,努力建设省内领先、行业一流、社会知名的特色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,奋力书写“强国建设 教育何为”的时代答卷。